為響應鄉(xiāng)村振興戰(zhàn)略號召,發(fā)揮大學生服務社會的實踐精神,暑期“三下鄉(xiāng)”活動如期開展。這支由高校學子組成的志愿服務隊伍,帶著專業(yè)知識與責任擔當深入鄉(xiāng)村,旨在通過實際行動助力基層發(fā)展。
在特殊兒童康復中心,大學生們帶來了彩紙、蠟筆和黏土。他們手把手教孩子們折紙鶴,看著五顏六色的紙張在小手中變成展翅的模樣;陪著孩子們在畫紙上涂抹,任由天馬行空的色彩綻放。
有些孩子不擅長用語言表達,志愿者們便學起了簡單的手語,用手勢說“你好”“真棒”。他們蹲下來與孩子平視,耐心等待一個模糊的音節(jié)、一個羞澀的微笑。在沙盤游戲室里,孩子們通過擺放玩具講述自己的故事,志愿者靜靜坐在一旁,做最忠實的聽眾,讓每個孩子都感受到被看見的溫暖。
天氣晴好時,志愿者們帶著孩子們到院子里做游戲?!袄销椬叫‰u”的笑聲回蕩在天空下,陽光灑在孩子們奔跑的身影上,汗珠折射出晶瑩的光。一位自閉癥兒童第一次主動牽起志愿者的手,雖然只是短暫的觸碰,卻讓在場的人眼眶發(fā)熱——愛,能跨越所有隔閡。
科學教育是本次“三下鄉(xiāng)”活動的重要內容,志愿者們結合鄉(xiāng)村實際與兒童認知特點,精心設計了一系列科學教育活動,旨在激發(fā)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,培養(yǎng)其探索精神與實踐能力。
“大家看,這杯水為什么會變色?”大學生們帶著簡易實驗器材走進鄉(xiāng)村小學,演示酸堿反應、浮力原理。當紫甘藍汁遇到不同溶液變出紅、藍、綠等顏色時,孩子們發(fā)出陣陣驚呼。
夜晚,志愿者們在操場拉起幕布,用投影儀展示星系圖片。他們指著獵戶座的腰帶,講星星的故事;教孩子們辨認北斗七星,說“那是天空的指南針”。一個小女孩問:“星星會掉下來嗎?”志愿者笑著回答:“它們在天上發(fā)光,就像你們眼里的好奇,永遠不會熄滅。”
大學生們帶著孩子們走進稻田,觀察稻穗的生長,講解光合作用的原理;在菜地里認識昆蟲,分辨益蟲和害蟲。他們還教孩子們用手機記錄植物生長,制作簡易的自然筆記。當孩子們發(fā)現(xiàn)“原來路邊的小草也有這么多秘密”時,科學的種子已悄悄埋下。
志愿者們在學校設立了“悄悄話信箱”,孩子們可以把不敢說的煩惱寫在紙上投進去?!拔液ε驴荚嚒薄鞍謰尶偛辉诩摇薄恳环庑哦急徽J真閱讀,志愿者們用溫暖的文字回信,或在課后約孩子聊聊。一個男孩在收到回信后,畫了一幅笑臉貼在信箱上。
“信任背摔”“兩人三足”……在心理團輔活動中,孩子們在游戲里學會合作與信任。當一個內向的女生被隊友們穩(wěn)穩(wěn)接住時,她露出了久違的笑容。志愿者們引導大家分享感受:“被人信任的感覺,就像有了后盾?!边@些簡單的游戲,成了打開心門的鑰匙。
志愿者們還為家長舉辦了心理健康講座,講解“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”“怎樣發(fā)現(xiàn)心理小信號”。一位媽媽說:“以前總以為孩子哭鬧是調皮,現(xiàn)在才知道他可能是缺乏安全感。”家校攜手,為孩子們筑起了一道堅實的心理防線,讓成長的路上少一些迷茫。
排版|135編輯器
圖片|來源于135攝影圖(ID:86763),使用請?zhí)鎿Q
文字|來源于135AI寫作,使用請?zhí)鎿Q
貼紙|135編輯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