霜降在每年公歷10月23日至24日之間的一天到來。霜降不是表示“降霜”,而是表示氣溫驟降、晝夜溫差大。就中國平均而言,“霜降”是一年之中晝夜溫差最大的時節(jié)。
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(jié)氣,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。其在每年公歷10月23日至24日之間的一天到來。霜降時,太陽到達黃經210°。
太陽直射點已經越過赤道,繼續(xù)往南,夜晚變長,白天變短,離冬天更近了。霜降時節(jié),萬物畢成,畢入于戌,陽下入地,陰氣始凝。
天氣漸寒始于霜降?!?/span>逸周書·周月》:“秋三月中氣:處暑、秋分、霜降?!睎|漢王充《論衡》曰:“云霧,雨之征也,夏則為露,冬則為霜,溫則為雨,寒則為雪,雨露凍凝者,皆由地發(fā),非從天降。
”無論是露還是霜,“皆由地發(fā),非從天降”,怎稱為霜降呢,其實“霜降”這個名字只是用來比喻這時節(jié)“氣溫驟降、晝夜溫差大”的氣候特征。
氣象學中也并沒有“霜降”的概念,一般來說,秋季出現(xiàn)的第一次霜稱作“早霜”或“初霜”,春季出現(xiàn)的最后一次霜稱為“晚霜”或“終霜”;從終霜到初霜的間隔時期,就是無霜期。
元代文人吳澄編著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,他將霜降分為三候:一候豺乃祭獸;二候草木黃落;三候蜇蟲咸俯。
霜降時,豺狼捕獲獵物后,將獵物陳列在地上,然后吃掉。這就像人類用收獲的新谷祭祀上天一樣,豺狼這樣的行為好像在感恩天地“賜予”了它們食物。
這里的雀,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解釋為黃雀,其實應該指雀類的鳥;大水即大海;蛤,“蛤蚌屬此小者也。
北宋黃庭堅的物候詩說:“霜降水反壑,風落木歸山。冉冉歲華晚,昆蟲皆閉關?!蹦韭?、閉關是植物、蟄蟲應對寒冬的方法。
此時豺這類動物開始捕獲獵物過冬;樹葉都枯黃掉落;冬眠的動物也藏在洞中不動不食進入冬眠狀態(tài)中。
霜降時節(jié),北方大部分地區(qū)已在秋收掃尾。即使耐寒的蔥也不能再長了,因為“霜降不起蔥,越長越要空”。華北地區(qū)大白菜即將收獲,要加強后期管理。
在南方,卻是“三秋”大忙季節(jié),單季雜交稻、晚稻才在收割,種早茬麥,栽早茬油菜;摘棉花,拔除棉秸等。
“寒露早,立冬遲,霜降收薯正適宜”。這個時候,地瓜如果不及時收獲,可能會受到低溫凍害,影響產量和品質。
花生也需要盡快收獲并晾曬,防止受潮發(fā)霉。“處暑高粱,白露谷,霜降到了拔蘿卜”。
霜降時節(jié)是冬小麥播種的關鍵時期,要做好播種工作,確保麥苗能夠順利出苗。播種時要注意以下三點:合理控制播種量。
微信號:135editor
新浪微博:@135編輯器
【模板版權說明】
排版:135編輯器
文字來源:百度百科
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%E9%9C%9C%E9%99%8D/9380#reference-40
(僅做占位,使用請?zhí)鎿Q)
圖片來源:135攝影圖(ID:59389)
頭圖:本人原創(chuàng)繪制+135樣式素材
頭圖標題“霜降”(ID:151014)為藝術字,
不可改色不可編輯替換文字
貼紙:135元素和本人繪制